时间:2022-09-11 17:02:50 | 浏览:706
这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繁荣的佛教文化吸引了无数香客的朝拜
这里拥有不胜枚举的建筑古迹,2009年被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闻名中外的信仰圣地,五台山赫然坐落在山西北部而成为华北屋脊
(五台山黛眉顶航拍,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然胜地
五台山系太行山西北部支脉,北望恒山山脉,南接系舟山脉,从东北到西南绵延130千米
整个山脉重峦叠嶂地势险要,最高峰台北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为华北之巅
高耸的山体拦截了来自东部的水汽,聚集在台顶周围形成了辽阔壮观的云海
湿润的气候让五台山保存了完好的垂直自然带,从高山的草甸灌木到山麓的针叶森林再到山脚的平坦盆地,植被丰富景观各异
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五台山的夏季炎热尽消,平均气温只有14℃,是为著名的“避暑圣地”和“清凉之山”
(五台山望海峰全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五台山曾经参与了华北板块的地质演化,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和第四纪寒冷气候的地质遗迹,被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高耸的海拔使得五台山峰顶形成了许多裸露的岩石,同时在第四纪寒冷气候的影响下,逐渐崩解形成了碎石遍布的冰缘地貌
由于长期受到风化侵蚀,峰顶变得宽阔平坦有如台面
山脉的主峰区由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环绕组成,并被分为“台内”和“台外”两块区域
“五台山”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还有“台怀镇”的名称也是取意于“五台盆地之怀”
(五台山峰顶日出,图片来源@摄图网)
佛教名山
五台山不仅处在华北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而且还处在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另外也处在农耕民族向游牧民族的过渡地带
五台山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不仅促进了各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同时也逐渐造就了人尽皆知的佛教名山
(塔院寺,图片来源@摄图网)
北魏时期佛教经典《华严经》盛行,其中的“清凉山”被人们对应起五台山,文殊菩萨也被认为是在五台山顶修行
地位陡升的五台山一时备受帝王青睐,期间显通寺、佛光寺、清凉寺、观海寺等数十座寺庙先后建立起来
随着佛教的兴盛,原本也崇信佛法的北魏太武帝开始担心僧人叛乱,于是决定下诏灭佛,将五台山的寺院、佛塔、经书等大都摧毁
五台山第一次受到重大创伤,不久之后却在北魏文成帝期间迅速恢复了繁荣
随着佛教势力的不断增强,继而引起了北周武帝的忌惮,于是再次被行废灭,五台山的寺院、佛塔、雕像等几乎被摧毁一空
初步繁盛的五台山相继遭遇两次重创,到南北朝结束时已是“芳徽盛轨、湮沦殆尽”
(显通寺,图片来源@摄图网)
隋朝时期统治者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之后成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唐朝时期统治者开始在五台山大建寺庙,其中重修的佛光寺成为唐代寺庙的代表之一,同时还是中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另外五台山的南禅寺也在其中之列
盛唐时期五台山寺院庞大、殿宇恢弘、塑像精美,并且一度号称多达三百六十座,成为闻名国际的佛教圣地,日本和朝鲜的僧人不远万里纷纷前来朝拜
鼎盛时期的五台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形成了一股相当强劲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