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13:34:57 | 浏览:1875
日前,
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名单公布,
全省共有5个项目上榜,
位于蓬江区的
甘化厂制糖分厂及附属码头
成功入选该名单!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据了解,认定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旨在进一步加强我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业精神,弘扬优秀工业文化,范围主要包括在广东省范围内形成的、代表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
此次蓬江区入选项目
核心物项包括
20世纪50年代糖厂主厂房、
糖仓库、货运码头和机器设备
与其他生产工具。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江门甘化厂是我国“一五”时期建设的重要项目,是当时我国引进规模最大、第一个通过与国外资本及技术合作共建成功的项目。
制糖分厂在设计之初称为北街糖厂,建成后与江门纸浆厂合并为江门甘化厂。
制糖厂全套设备均从波兰引进,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碳酸法制白糖,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产糖工业基地,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糖厂”,其附属码头位于制糖厂东侧约80米处。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江门甘化厂工业遗产
作为我市最重要的工业文明遗存,
见证了我市乃至我国
工业发展的历程、
经济对外交往的历史,
凝聚了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特别是我市人民的
集体智慧和工业文明的记忆。
延伸阅读
历史价值
两厂合并 扛起甘蔗化工业的大旗
成为新中国现代甘蔗化工业的起点
在“一五计划”中,江门甘蔗化工厂的前身——北街糖厂与江门纸浆厂,是轻工业重点工程,建成后合并为江门甘蔗化工厂,扛起了我国甘蔗综合利用的甘蔗化工业的大旗,成为新中国现代甘蔗化工业的起点以及闻名全国的甘蔗化工业基地。
当年报纸对甘化厂开机的新闻报道
江门甘蔗化工厂制糖工业遗产背后蕴含的历史、科技、社会、审美价值,在全国工业遗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极其特殊的意义。
江门甘蔗化工厂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标志着制糖工业与甘蔗化工业在中国的起步转型,见证了制糖工业与甘蔗化工业在江门地区的变迁;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内现代主义风格的“糖厂主厂房”,体现工程美学和时代艺术审美,也是当时中国与苏联、中国与波兰友好合作的历史印证;设备研发和设计技术对制糖工业在全国范围推广有深远影响和促进作用;推动城镇空间完善,提高江门甘蔗化工厂员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社会群众中拥有强烈的认同感;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映射着江门甘蔗化工业人奋力追赶世界的汗水与梦想,是彰显江门地区特色、延续城市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科技价值
引入先进技术与装备
制糖能力跻身国家先进水平
江门甘蔗化工厂秉持原轻工部对新建糖厂采取了高起点起步的建设方针,从波兰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制糖工艺技术及装备,使我国制糖工业工艺及技术装备一跃进入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引进规模最大、并且综合利用甘蔗发展制糖、造纸、酵母、酒精等产品的联合企业。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1966年江门甘蔗化工厂经过技术改造后,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3500吨,年产蔗糖4.49万吨。1968年至1974年,由于蔗源不足,蔗糖年均产量3.67万吨。1975年,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4200吨,年产蔗糖4.80万吨。其间,蔗糖出口量年均达1.63万吨。
1977年,江门甘化厂继续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蔗糖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翌年,砂糖产量达5.88万吨。1980年,榴花牌优级白砂糖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银质奖。1982年,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4500吨。
1983年,砂糖产量达6.09万吨。1984年,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5000吨。1985年,砂糖产量5.39万吨,其中出口占43.41%。1987年,砂糖产量4.84万吨,其中出口占21.90%。江门甘蔗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不断为中国的甘蔗化工综合利用事业积累经验,为甘蔗化工厂标准化设计探索前路,极大提高甘蔗的综合利用,加速甘蔗化工事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
制糖车间
工艺设备研发方面,中山糖厂研发的带式真空吸滤机以及紫坭糖厂、南海糖厂、鱼窝头糖厂等研发的立式管道中和器、水喷射冷凝器等设备,在后期也普遍应用于糖厂。这些技术改进对后续制糖工业生产以及糖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扩张有重要影响,并使得 50 年代后大部分制糖设备不再依赖国外生产,切切实实成为当时的“中国制造”。
此外,糖厂生活区就近布置体现了工业化早期职住平衡的科学规划理念。由制糖工业衍生带动的蔗基鱼塘生态种蔗模式,有良好的农业循环效益,充分体现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科学性。这些都说明甘蔗制糖工业遗产蕴含其自身的科技价值及研究的意义。
社会价值
工业空间集聚、交通不断完善
推动江门城镇化建设水平
江门甘蔗化工厂是带动江门地区早期工业化的一员,在江门甘蔗化工厂的运营期间为当地提供4000到5000个工作岗位,促使江门五邑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
江门甘蔗化工厂制糖工业的发展联动甘蔗种植良种研发、手工土糖寮的淘汰和工业化转型,衍生出专门的制糖机械修造业,并把酒精、造纸、化工、味精、酵母、饮料等制糖下游深加工企业汇集一起形成产业园共同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了江门的城镇化建设。
此外,江门甘蔗化工厂围绕糖厂生产区建立起企办大院,即北街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于1956年10月开始,江门市人委建设科制订《北街工业小区规划方案》,并绘制1:5000规划示意图,计划用地1.50平方公里。至1987年,北街工业小区已建成区1.20平方公里。
原有人口聚落景观从低矮独栋村宅自由分散组成的传统乡村聚落,转变为集中布置的标准化多层现代职工宿舍;公共空间由宗庙祠堂转变为文化活动中心、工人俱乐部、社区康体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随着江门甘化厂生产规模扩大,厂区突破原有边界不断向外扩张,相关工业空间集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出现以甘蔗化工厂名称相关命名的街道和沿街分布的商业、居住空间,比如江门甘蔗化工厂的甘化路等。甘蔗化工厂内外界线逐渐模糊,周边交往活动及人口频繁增加,甘蔗化工厂周边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便水到渠成。
艺术价值
独特的滨水特征和产业风貌
构成较高美学品质的“原生”空间
江门甘蔗化工厂从生产区的整体布局到建筑设计上均体现着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建筑和设施设备在功能和形态上自洽互补,产生一种基于实用性、简洁、清晰、理性的现代主义美学,是具有较高美学品质的“原生”空间。
江门甘蔗化工厂工业遗产依照承重框架的划分为横向三段以及纵向多段;柱间采用大面积开窗既化解建筑的厚重感又增加内部采光;每格玻璃窗户中间自带转子可以旋转,给炼煮闷热难受的工人们通风散热,极具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艺术表现力,体现了工业美学与近代科学和实用主义相结合。
图源:蓬江区文广旅体局
此外,江门甘蔗化工厂根据工艺流程排布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序列,让人们产生期待的心理和观感的冲击。制糖车间、输送廊、管道等元素具有工业气息的制糖生产线以及糖厂内的桔水罐、码头、起蔗吊车、烟囱等具有强烈标示性的构筑物,体现了江门甘蔗化工厂工业遗产独特的滨水特征和产业风貌,又与当下流行的工业风审美不谋而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END—
来源:中共蓬江区委组织部
小麻竹(资料图)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 摄小麻竹(资料图)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 摄中新网韶关8月22日电 (王坚 陈再雄)记者22日自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获悉,在位于广东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竹子专家夏念和教授团
【阳西高温黄色预警】预计今明两天,我县天气炎热,最高气温达35度及以上,阳西县气象局2022年8月23日8时38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请注意防暑防晒。(预警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图例标准防御指南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7月18日,安顺市委书记杨昌鹏到西秀区、镇宁自治县和安顺经开区调研重点工业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