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01:31:37 | 浏览:668
广东江门市台山有一个村子竟然出了41位博士,而有的家庭还是“一门三博士”,“两代六博士”,“两巷三博士”。
在上世纪30年代已闻名四邻的博士村西村,与恩平举人村花开两枝、共生光华,成为五邑地区书香蓬勃的异数,惊艳后人。
西村在白沙圩北部,距离台城33公里。这个似乎平平无奇的村落,却蕴含着为“广东文化”正名的无穷力量,在上世纪30年代已闻名四邻的博士村西村,与恩平举人村花开两枝、共生光华,成为五邑地区书香蓬勃的异数,惊艳后人。
一家三博士
大岭里黄国华的长子黄昌荣,是加拿大医学博士;
次子黄远荣,是加拿大农业化学博士;
三子黄健荣,是加拿大法学博士。
一家两代八博士
南阳里黄培坤长子黄朝翰,是英国经济学博士,
黄朝翰二子黄天荫、黄天华均为美国医学博士;
长媳简丽中,是美国教育学博士;
次子黄朝勋,是加拿大化学博士;
次媳陈婉娴,是美国化学博士;
三子黄朝宗的长子黄天权是美国法律博士、次子黄天蔚为美国医学博士。
两巷三博士
与西村第一位博士黄俊杰家住隔一条巷子的还有: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黄成业、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黄朝晖。
当时,他们三位均是学成归国的爱国英才,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白沙村为什么成为博士村?
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村人,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当时,30岁出头的黄俊杰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成为了家乡数百年来的第一位博士。
黄俊杰在家中的阁楼和圩里的学校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后来前往广州广雅师院上学。毕业后,不到20岁的他回到村里的绍宪小学做了8年的校长。
随后前往美国半工半读,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来,经当时的国民政府要员孙科安排,他出任广东省民政厅粤中区巡察,并成为上世纪30年代广州三大名律师之一。”
不同于大多被迫出外“求生”、“求工”的华侨先民,“求学”仿佛是西村人自带进血液中的基因,他们坚守“笔筒装米,也要教子读书”;他们信奉读书不仅能出人头地,还能富家强国;他们把分散在十几处的私塾集中起来,让出家族的黄氏祠堂,投资办起了“绍宪学校”;他们唱着“我们学校坐落在百足山下,培养了博士人才名扬四海人人夸……”的校歌走过百年,走出了涉及原子能、电子、法学、经济学、化学、医学、文学等领域的42位博士、13位硕士,成为传奇。
西村不仅“盛产”博士,而且,还有众多在其他领域取得不俗成绩的人士,可谓是群星耀眼。
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摄影师之一的黄宗霑也出生于白沙镇西村永安村。1904年随父移民美国华盛顿州。黄宗霑毕生拍摄了135部电影,导演过3部电影,总共获得过10次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1956年,黄宗霑拍摄的电影《玫瑰刺青》摘取了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1963年,黄宗霑拍摄的《赫德》一片,再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他是首位荣膺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被国际电影摄影师协会会员投票评选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电影摄影师之一。
在美国波士顿市,黄官羡在华埠是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黄官羡坐拥华埠三万平方米的土地,被称为“华埠最大的华人地主”。黄官羡也是白沙镇西村坑里人,小时候就读于西村绍宪学校,深造于美国波士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