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8:17:39 | 浏览:736
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很大,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
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
清末,寺院住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如今的规模
五台山南山寺位于五台山中心景区台怀镇南面3公里的弓步山的山腰,海拔在1700多米,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共有7层,下面的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的一层是善德堂,上面的三层为佑国寺。清末时寺院的主持普济和尚募得了一笔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来,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五
8月6日上午,五台县召开“五台山·既下山”项目演示会,县委书记赵永强,县委副书记侯晓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郝俊杰参加会议,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供电、林业、豆村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既下山项目行李旅宿集团负责人参加会议,侯晓庆主持会议。 五
五台山是一个佛教圣地,香火非常旺盛,五爷庙更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大庙,全国各地的香客来此许愿,近几年五台山所有的庙全部取消庙内上香,五台山的售香点还在经营,很多香客们的香全部被拒到门外,不让带入最后只能放到门口,堆积如山。收拾庙外的香游客来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属土石山区,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2865平方公里,辖6镇24乡。据《元和郡县志》,五台县以境东北五台山得名。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
小伙伴们,大家好!又跟大家见面了。咱们外出旅游,不是爬山就是看海,或者是看历史文化古迹.那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说关于咱们中国的名山,说说这座有着“华北屋脊”之称的五台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大家知道他为什么叫五台山吗?五台指的是哪
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很大,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
来五台山之前,听朋友讲有个唐代佛光寺很出名,就计划安排半天时间去看看,尤其是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曾经亲自前往测量绘图,考证其年代,才被世人所知。但经历了昨天疯狂的游玩,身体有点吃不消了,在黛螺顶寺庙区域听闻居士香客说起南山寺和佛光寺齐名,便更
行走五台山之-南山寺(极乐寺)转载2016-07-26 09:39:12汉白玉石牌坊南山寺是山西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北距台怀镇约3公里。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
【M先生的旅行人生】五台山上寺庙数量众多,多到什么程度呢?一查资料,真是不了解不知道,了解后吓一跳,原来五台山台里台外的寺院加起来,数量总共超过了400个。我们第一次来五台山,也参观了十几个寺庙,在这些寺庙当中,让我们最恋恋不舍的是南山寺。
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三处合称。寺始建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明称大万圣佑国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道光九年(1829年)扩建,称极乐寺,民国年间,东北姜福忱等人进行改建,总称南山寺。现存建筑为明至民国年间遗构。寺址依
南山寺最大的影壁,宽17.3米,高约8米,当心间高大凸起,次间偏低。照壁顶部是砖磨斗拱,单檐五脊,青色通板瓦盖顶,石砌束腰须弥座,砖磨壁身。与人相比,就知影壁有多大!壁身中央,正面镶嵌汉白玉雕刻题字三块。中间一块题字是:“当初以来,混元一气
黄河新闻网五台山频道讯(记者/高峰毅 实习记者/高楠 朱晓宇)农历4月初4,是文殊菩萨的生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五台山众多寺庙都会以传统的法会等形式来以示纪念。今年五台山南山寺则以独特的形式——佛教音乐来纪念文殊菩萨诞辰。记者有幸亲临五台山
一个千百年来让人仰慕的圣地,一个永远让人探索不够、意尤未尽的话题……但是,随着现代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以及旅行社人为的操作,这里有很多经典内容的精品寺院却渐渐封存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很少再有人前往踏访。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
【山西通报榆社县“3·17”森林火灾案、五台山风景区“3·19”森林火灾案查处情况】3月3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立刚,忻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吕建军,晋中市公安局副局长青建邦,通报晋中市榆社县“3·